沈帥青:讓座非必然 區分關愛與優先

City

發布時間: 2019/02/22 00:1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本地關愛座一直被網民調侃為批鬥座,日前再生事故,一名中學生從關愛座起身讓座,卻仍被苛責。讓座與否涉及不少道德問題乃至社交尷尬,外國現有嘗試由法律及科技着手處理。

Facebook群組「巴士的事討論區」近日一則帖文獲熱議,一名網民憶述親睹一個背着沉重書包的中學生在確認沒有有需要人士的情況下,坐在關愛座上,到下一站後起身。惟該關愛座雖已被騰出,仍無阻其被一名剛上車的中年男子以其年輕為由破口大罵。九巴及後在Facebook上發帖回應,強調任何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坐關愛座。

關愛座源自歐洲的「無障礙環境」(barrier-free environment)理念,目的是為照顧有需要人士,讓他們能夠與無障礙人士一樣能夠自由生活。九巴表示,有需要人士的定義除了包括殘疾或孕婦,身體不舒服亦然。然而,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東亞在引入關愛座後,已變質為長者專用。

台灣的「博愛座」一樣屢生衝突,當地去年一名年輕女子坐在博愛座上睡着,被一名婦人暴打並壓爛其買的生日蛋糕;南韓地鐵前年一名長者不滿年輕男子坐在「老弱者席」,抓住欄桿引體上升並飛踢男子頭部。本港關愛座衝突甚少上升至肢體暴力,但遵理學校一項調查發現,多達73%的中學生不敢坐關愛座,主因是擔心被網絡公審。

不少港人除了聞「愛」色變,更或質疑關愛座是否已失卻意義、甚至應否取消。實際上,日本阪急阪神東寶集團早在1999年已曾試驗取消旗下鐵路優先席、循全車優先席概念鼓勵民眾自主讓座,但在8年後因發現讓座人數減少而宣布實驗失敗。

不過,日本的先例確有其獨特之處,當地媒體SoraNews24分析指,讓座予長者未必是義舉,因日本長者自尊心極強,接受讓座意味承認自己衰老,即好心隨時被視為侮辱。此外,日本文化有不願麻煩他人的特質,故讓座情況減少亦或不稀奇。

與其生硬地將關愛座劃為不可坐或不應存在,加拿大的做法或更可取。多倫多市的巴士和地鐵上,分別有藍色的優先座(Priority)、及黑色的禮讓座(Courtesy),當地法例規定坐優先座者須為有需要人士讓座,否則可被罰款235加元。禮讓座則不設任何罰則,顧名思義,此類座位的存在目的是鼓勵人們讓座。

另外,由於有意讓座者或不知眼前人是否有需要,而心裏糾結,南韓釜山市在2016年推出Pink Light Campaign,在鐵路設置粉紅色提示燈,並為有需要人士如孕婦提供具藍牙功能的發射器,在上車後觸動提示燈,提醒人們讓座。

港人在面對關愛座時,切忌過猶不及,甚至道德綁架,應明白是否有需要並非一目了然,宜互相體諒。

外國處理關愛座手法

  • 掛牌︰紐約市地鐵於前年起,為有需要人士如孕婦及長者提供藍黃色的襟章,並鼓勵其他乘客主動為胸前佩戴此類襟章的人士讓座
  • 科技︰倫敦科企10x推出名為Babee on Board的手機App,有需要人士上車後啟動該軟件,附近15尺內有安裝此軟件的人士手機上會透過藍牙接收到信息,提醒需要讓座予附近的人
  • 立法︰加拿大地鐵及巴士有兩種為有需要人士預留的座位,分別為Priority和Courtesy。前者只預留給有需要人士,不讓座可被罰款;後者則不設罰則

撰文 : 沈帥青